今晚九点
今晚九点
会议中心的大厅里,海报展板早已井然林立。魏亦可特意挑选了一个巧妙的位置——靠近角落,保有足够的交流空间,却又在每位与会者的必经之路上,确保她的研究成果能被看见。 布置妥当后,她便去聆听上午的口头报告。能在这样的顶会中以海报形式展示,她已心满意足。 海报展示环节一开始,魏亦可便早早站定在自己的展板前。人流逐渐汇聚,问询者接踵而至。有真诚探讨的,有要求她高度概括的,也不乏一些带着审视目光的刁难提问。 她讲得口干舌燥,初次参会经验不足,竟忘了带水。面对众多国际学者,她不得不磕绊地用着不算流利的英文反复解释,越是紧张,喉咙越是灼烧般干渴。 “给你,水。”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握着一瓶矿泉水适时地递到她眼前,如同沙漠甘泉。 “谢谢你。”魏亦可感激地接过,并未细看递水之人。 直到她拧开瓶盖,仰头急促地吞咽了几口,冰凉的液体缓解了喉间的不适,她才抬眼看向这位“好心人”——竟是抵达会议第一晚的那个“一夜情”对象。 “讲讲吧,”对方好整以暇地抱臂,目光落在海报上,语气却带着一丝轻佻,“你的研究。” 魏亦可压下心头异样,用专业而简练的语言,重复了已说过无数遍的内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初步发现和研究局限性。 “所以,你并没有进行底层模型开发,只是在测试现有模型在社会学应用的可行性?”他挑眉,语气不像学术探讨,倒更像是在调情。 “你可以这么理解。”魏亦可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那这不是谁都能做?为什么非得是你?”他微微倾身,声音压低,带着不容错辨的暧昧。 魏亦可心底涌起一股愠怒,在这种对她至关重要的学术场合轻佻调情,是对她努力的不尊重。 “你是不是没听懂?”她语气冷了下来,声音不大,却带着清晰的驱逐意味,“没听懂就滚呐。” 男人非但不恼,反而趁无人注意,指尖飞快地勾了一下她垂在身侧的手指,低声说:“今晚九点,去你房间找你?” “滚。”魏亦可从齿缝里挤出这个字,随即迅速换上礼貌的微笑,转向下一位走近的外国学者:“Any questions?” 而这一切,都被站在不远处的赵云舟尽收眼底。他从魏亦可开始介绍时就站在了那人身后,默默听着,觉得她的阐述虽有青涩之处,但整体可圈可点,正暗自记下几个待会儿可以指导她的要点。 听到那男人的“刁难”时,他眉头紧锁,下意识便想上前为她解围——他担心初出茅庐的她无法应对这种不怀好意的场面。 然而,魏亦可那句干脆利落的“没听懂就滚呐”,瞬间让他明白,那并非挑衅,而是赤裸裸的调情。他看着那男人竟敢当着他的面勾魏亦可的手指,一股无名火骤然窜起,好在魏亦可的态度依旧强硬。 待那男人悻悻离开,赵云舟不动声色地向前几步,稳稳地站定在魏亦可身侧。他并未多言,但挺拔的身影本身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有效阻隔了后续一些不纯粹打量与轻浮搭讪的企图。 当有真正成熟的学者前来提出宝贵建议或深入提问时,他会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俨然一副严谨导师的模样,心里盘算着回去后如何与李教授汇报会议收获,以及……如何更好地指导她。 魏亦可感受着身边人带来的安定气息,先前因被打扰和轻薄而产生的烦躁与不安渐渐消散。看着赵云舟专注记录的侧脸,一种混合着依赖与悸动的情绪在她心底涌动。 “赵云舟,太帅了!”她在心里无声地呐喊,为他此刻不动声色的守护暗暗喝彩。 第二天的会议议程结束后,赵云舟一位在港城读博时期的老同事热情地搂住他的肩膀邀请道:“John,好久不见!走,一起去沙滩边的Pub喝一杯,叙叙旧!” “我……”赵云舟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独自站在一旁收拾东西的魏亦可,脑海中不受控制地闪过那个男人“晚上九点”的邀约。 这个会议僧多粥少,好不容易出了个魏亦可这样漂亮聪明,性格“内向”又单身的女博士生。他几乎能想象,一旦自己离开,那些如狼似虎的男博士生会如何趁机围上来。 “抱歉,”他挣脱同事的手臂,走到魏亦可身边,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对同事说,“我可以带上我的学生一起吗?” “当然可以,欢迎之至。”同事耸耸肩,带着他们朝其他已约好的同伴走去。 “一会儿如果不想喝酒,就点软饮。”赵云舟微微侧头,在魏亦可耳边低声叮嘱,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廓,“没人能强迫你。” “知道了,赵老师。”魏亦可顺从地点点头,耳根因他突如其来的靠近和呵护而微微发热。 看着赵云舟如此细致地照顾魏亦可,那位同事忍不住打趣道:“John,你对你的学生可真够好的,Vivian要是知道,非得吃醋不可。” “我们去年已经分手了。”赵云舟平静地解释。 “原来是这样……”同事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试图缓和气氛,“其实我们当初就不太看好,Vivian太活泼,你太沉静,感觉不是一路人。”他话锋一转,目光在赵云舟和魏亦可之间扫了扫,半开玩笑地说:“我看你这学生,跟你倒更搭一点。” 这话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魏亦可心中漾开一圈喜悦的涟漪,但面上却迅速飞起两抹红晕,她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咬着嘴唇不发出声。 赵云舟看到魏亦可的反应,立刻警告性地瞪了同事一眼。同事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失言,师生关系岂容这般调侃?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是我说错话了!”同事连忙道歉,找补道,“我的意思是,魏同学不愧是你John的学生,这沉稳安静的气质,简直一脉相承!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尽管场面一度尴尬,但那条无形中连接着两人的线,却因这小小的插曲,在喧嚣的Pub背景音中,被悄然拉紧,弥漫开一种只有彼此才能心领神会的、微妙而缠绻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