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追随他,直到永远(修)
她将追随他,直到永远(修)
近两个月后,苏联人走了,美国人来了。至此柏林被分成两大块,一半属于美国,另一半属于苏联,后又再加入英法两国。 消息从无线电里传来时,无声无息熬了许久的人们第一次发出欢呼声,大家都无比幸运自己被划在了美占区。 戈蒂全然不在乎,美军接管了酒店,里头的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活动。戈蒂终于逮到机会进入庇护所,尽可能的往身上的口袋塞满食物后,从后门静悄悄地离开。 这是将近半年以来戈蒂第一次踏出酒店,可她不知道能去哪儿,人又在哪儿,只能茫然地在这座被炮轰成废墟的城市中翻找。 不知不觉间,走回了贝利克街。 眼前的建筑被轰炸的只剩框架,找不回一丁点记忆中的模样。她缓缓走进去,穿过坍塌的客厅,看到那面标满身高刻度,只剩一半的矮墙时,眼底慕然升腾起雾气。 她贴上去,闭着眼,一点点滑落。 “……先生……先生……”她曾以为,无论遇到多么糟糕的事,她都始终都够回到他的羽翼之下。 戈蒂累极了,她想在这儿安静地躺一会,但汉娜姨妈还没找到……她撑着墙站起来,转身要走,却无意间踢到一个木箱。 箱子不知从哪里坠落,半边已经裂开。 戈蒂从不知道家里有一个这样的箱子。她掀开盖子。 玩具…… 作业本……图画本…… 棒球棍、羽毛球拍、做的稀巴烂的手工作业…… 甚至还有各种他逼她做的学习计划……所有的东西都被标记上年月分类包好。 戈蒂的手停住。 喂,怎么还有她在母亲节给他写的信?当时她给汉娜女士写了一封,怕有人生气,顺手多写了一封。 有人当时的表情明明十分不屑。 上帝,他怎么什么破烂都要收起来?连写的像狗屎一样的书法字帖都不放过…… 戈蒂笑了笑。 她写的字真的好难看…… 抬起头时,才发现自己满脸是泪。 她呼吸着,尘埃浮动中,有前所未有的宁静。翻到最后,她发现一封泛黄的信封,来自1938年的南京。 南京…… 海因里希, 但愿这封信能穿越千山万水,安然抵达你的手中。此刻我提笔写信,窗外是被炮火撕裂的南京。自去年十二月以来,这座城市已沦为地狱,而我每日目睹的惨状,几乎让我无法再以从前的口吻与你谈论那些风花雪月。 日军进城后的暴行,远超人类想象的极限。街道上尸骸遍野,妇女和孩童未能幸免,哭声与枪声日夜不绝。家中如今空荡得可怕,父母与姊妹已随政府西迁去了汉口。大哥作为家中长子,背负家族责任,亦赶在沦陷前一刻转移。我遣散了大部分仆役,让他们各自逃命去。如今偌大宅邸里,只剩下老管家福伯和厨娘张妈,我们的家宅虽暂得保全,但每日提心吊胆,不知明日是否还能活着见到太阳。 海因里希,我曾以为文明与人性是世界的基石,如今却亲眼见证野蛮如何将一切摧毁殆尽,我亲眼见证了一座城的死亡,我甚至不知如何表述,南京城的惨状超越了人类语言的描述范畴。。 我无法再安然居于家中,纵然父母极力反对,我仍决心投身行伍,与同胞共赴国难。此去前程未卜,凶多吉少,若能有幸生还,盼来日仍能相约在南京城饮酒。望你珍重,勿念。 另有一事令我忧心——拉贝先生近日被召回德国,听闻他因在南京的善举受到当局责难。他是这里的“活菩萨”,以一人之力救下数千性命,如今却因人道之举而陷入困境。海因里希,我恳求你,运用你在德国一切的力量帮助拉贝先生,至少请尽力助他免受牢狱之苦。他是真正的英雄,不应遭受不公对待。 纸短情长,言辞难尽万一。望你一切安好,盼早日重逢于和平之日。 你的挚友, 黎凯文 一九三八年夏于南京 ……… “…………” “…………” “…………” 胃部猛地抽搐起来,戈蒂握着信纸,不受控制地发抖。 她痛地直不起腰,紧紧盯着那些字,强迫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视线彻底模糊,再也支撑不住地倒下去,伏在木箱上嚎啕大哭。 ……… …… “小姐、小姐……” 楼顶的灰尘簌簌落下,天黑了,有熟悉的声音远远传来。 管家绕过碎石,将衣服披到戈蒂身上, “小姐……” 两人当初都被苏军留下,在酒店里一直充当陌生人,现下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接触。 “小姐……”管家拍干净女孩头发上的灰尘,心疼地把她抱进怀里。两人搀扶着站起来,到附近的临时难民所将就了一夜。 或许连上帝都看不过眼,于是挥手帮了个忙,让她们在第二天下午便成功和汉娜女士汇合。 汉娜女士的情况比想象中好些。当初两人被赶出酒店后,幸运的在市区附近找到一处没有被毁坏过多的房产,娜莎管家用身上藏着的美国香烟冒险换来了食物,再加上公寓里还保留着一些银器,换取基本的生存资源不成问题。 当时苏联的军队已经逐渐收敛,两人又尽可能地降低存在感,因而那些可怕的事没有再发生。 四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柏林正在废墟上重生。由于街头上几乎看不到年轻力壮的男人,重建的重担便落在了女人们的肩上。她们翻找出精心保存下来的建筑图纸,用双手和毅力,一砖一瓦地重新垒起自己的家园。 为了方便生活,也为了远离是非,几人没有回到万湖别墅区(位置敏感),而是在市区的公寓留了下来。 秩序正在逐渐恢复,街道上,人们正在凭票领取食物。 戈蒂频繁往返于公寓与贝利克街的别墅。每天在汉娜女士午觉后便会出门。和大家一样,学会用最原始的工具清理瓦砾、修补墙体,一栋接一栋,缓慢却持续地坚持着。 很奇怪,她曾经恨过这座城市,恨它的冰冷、恨它的歧视、甚至恨它的天气,却在它遭受重创的此刻感受到它的力量。 她把自己的时间排的很满,这样就没有空去想别的事,她必须得整理好情绪才敢回到公寓,因为汉娜姨妈也是这样对她的。于是她只能假装不知道,不知道她日渐败坏的身体…… 不过好在,每天大量的劳力活动也让她没太多精力想这些事。 戈蒂和管家们每天灰头土脸地回家,肤色也黑了一圈,等汉娜女士睡醒,她就给她展示她新练成的手臂肌rou——额,一根有点凹凸起伏的竹竿。 因为心疼衣服,后边干脆问一位好心的大婶借来一块粗布,让管家帮忙做成外套。 她像个尽职的员工,每晚都向汉娜女士和管家们准点汇报贝利克街别墅的重建进度。 也曾去美国人设立的各处战后机构查看有没有奥古斯特先生的踪迹,但都是无功而返。但十分惊喜地攀谈上了一位医生,而这位好心的医生愿意免费上门为汉娜女士看病。 至于海因里希…… 他仿佛已经离开她很久很久,仿佛已经彻底消失在她的生活中。于是只能每天在睡前一遍遍地重看那些信,在睡梦中一遍遍地描绘着他的轮廓……但她向上帝发誓,她绝不放弃,她将追随他,直到永远—— 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戈蒂开始向各方机构打听,她做的很谨慎,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中法身份。随着法军进入柏林,索邦大学的毕业证书让她在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的城市里罕见地找到一份正式工作,有了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好过许多。 盛蒂克大剧院又开张了。只不过这回换成了美国风格,新的玛丽莲站上表演台,悠然的歌声顺着敞开的大门飘到道路上。 很多事改变了,又有很多事情从来都不会变。 这世界大抵如此。 戈蒂没想到会在门口遇到海雯娜,她穿着性感的着装,亲昵地挽着一名美国大兵。两人眼神对上时,双方都愣住,海雯娜讨好地亲吻美国大兵的脸颊,把人哄走后,带着戈蒂进了一家咖啡厅。 两人先是寒暄了几句,直到海雯娜再也伪装不下去。 “我和瑞恩分开了。”海雯娜点起一支烟,笑着看向对面, “你会看不起我吗,戈蒂?” 戈蒂摇头。 可海雯娜却笑的更大声,甚至弯起腰来,她笑出了泪,说, “怎么会?连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我不仅做美国人生意、还做过苏联人的……” “这不是你的错。”戈蒂拉住对面的手,不愿再听! 海雯娜又哭又笑,“可我没办法,小戈蒂,我们有了孩子,都快一岁了……” “可他不会知道,永远都不会知道了……” ……… 两人一直聊到傍晚。 “我知道,他一直很介意他腿部的残疾……他一直是个很要强的人……受伤后他喝酒的次数明显变多,可他从来不会把坏脾气带给我……回到柏林以后,我们、我们过了一段很幸福的日子……我们、我们甚至一起见了父母……他的爸爸虽然对我不满意,但到底还是认可了我们的婚姻……” “……那时候,我觉得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哪怕广播里天天都是坏消息……可我不在意,我不在意!什么国家、什么忠心?我只要我爱的人活着!活着就好!” “可是,自从他被调去东方工作,一切就变了……” “他们喊他‘跛子长官’,暗中排挤他……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我想要安慰他,却被他一把推倒……刚开始他还会道歉,后边便越来越变本加厉……” “我想要了解他的工作,可一说到这个他就会更加暴躁!甚至怒骂我没有文化,说了也是白说!说我每天只会摆弄一些风花雪雨的事,哪里能体会他的辛苦……” “我不明白……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错……难道男人结了婚就会改变吗……我甚至决定都忍下来,他却要跟我离婚……他要跟我离婚,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戈蒂……我不明白……就在一年前,他还说这世上最爱的就是我……” “他这样对我……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他……”海雯娜看向窗外,眼睛里平静地像一潭死水。 戈蒂无言以对,就在42年的巴黎,她才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婚姻,那一天的笑容犹在眼前,而转眼间,一切都变了。 好像所有的美好,都在巴黎的那个夏天戛然而止。 两人分开前,戈蒂去看了海雯娜的孩子。 嘉贝,她叫嘉贝,上帝的礼物,爱的结晶。如果这都算恨,世上就没有爱了。 孩童的眼神是那样的天真,天真的不属于这个污秽的世界。戈蒂牵着嘉贝的小手,看着那双熟悉的大眼,久久不舍得松开。 临走前,戈蒂把自己的工作地址和住址告诉海雯娜,让她如果需要帮忙一定要联系她们。 “傻瓜,这话应该我说……”两人牵着手,“美国人可比苏联人物资丰富多了……也好说话的多……那家伙是个中尉,遇到困难,不要犹豫联系我……你看你,瘦的不像样……我刚才都差点认不出你来了……” “我最近在减肥。” “知道,你最近还在美黑。” 两人相视一笑,再度相拥。 “真想帮我,就多来陪我说说话吧……”海雯娜拍拍戈蒂的后背。